日前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(以下简称“哪吒”)在影院火热上映中,好评如潮。影片上映第5天,累计票房已超越10亿元,超越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。观众纷纷赞叹是“国漫之光”。
《哪吒》改编自《封神演义》,关于哪吒的动画电影《哪吒闹海》和动画片《哪吒传奇》,承载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。
而今年夏季的这部影片不同于大家以前看到的故事,小哪吒打破以往传统形象,不再是一个正义凛然的小英雄,而变成了一个“魔童”。
爸爸李靖的形象也发生了非常大改变,不惜抛弃我们的情面,帮助哪吒得到世人认同,甚至毫不犹豫地选择用我们的命来替儿子受死。爸爸妈妈对哪吒的教育方法,更贴近当代的教育观。
影片中的很多情节,都可以给父母启发。下面这8点教育启示,值得天下爸爸妈妈深思!
孩子不是爸爸妈妈的附属品
敖丙的爸爸龙王对他说:“大家龙族的命就靠你了!”龙王将龙族的命寄托给我们的儿子,让儿子去达成我们的愿望。作为爸爸妈妈,你是不是也常常对孩子说“孩子,你是咱们家的期望”?别忘了,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他们有我们的思维,有我们的生活,孩子不是爸爸妈妈的附属品。
尽管不少爸爸妈妈的本意是好的,但孩子有自己要走的路。大家爸爸妈妈给孩子规划的未必合适孩子,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是不可取的。
对孩子的教会要循循善诱
哪吒躺在床上,沮丧地哼哼:“我是小妖怪,逍遥又自在,杀人不眨眼,吃人不放盐”。如此的哪吒就像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,心口不一,想要让人认同,却又会沮丧地放纵自己。
这个时候,爸爸妈妈的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,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爸爸妈妈的正面影响。青春期是孩子进步过程中一个转折点,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波动起伏较大,爸爸妈妈的教会不可硬碰硬,要给予孩子更多包容,将眼光和注意力集中于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上,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,他正在向好的方向进步。
爸爸妈妈要信赖孩子
不管哪吒如何被村民们惧怕,排挤,哪吒的爸爸妈妈一直相信我们的孩子。村民都误以为哪吒抓了小姑娘的时候,哪吒的爸爸李靖也相信他是救了落入妖怪之手的小姑娘。
有时孩子有错,爸爸妈妈不要一味地去批判,以自己作为大人的眼界去理解孩子的错误。大人眼里的错误,在孩子那里总是都有正当的原因。爸爸妈妈要掌握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,开导他,一定他,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爱与信赖。只有如此,爸爸妈妈的正向引导才能得到孩子的接纳。
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信赖是相互的,假如连最亲近的爸爸妈妈都不相信我们的孩子,又怎么样能让孩子信服爸爸妈妈的教育呢?
孩子的口是心非需要被理解
哪吒是个口是心非的孩子,明明期望妈妈多伴随自己,却倔强地说自己无需;满嘴不在乎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生辰宴,其实心里开心的要命。
孩子的日常有不少口是心非,作为爸爸妈妈,你是不是也发现过自己孩子的口是心非呢?你也不必戳破,找个适合的台阶给他们下即可。
成长需要善意的谎话
哪吒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,爸爸妈妈为了他能更好地享受剩下的时光,便骗他说:“你是灵珠转世,不是妖怪,不是魔童。”
善意的谎话能够帮助激起孩子的信心,调动孩子的积极性。并非每一个孩子都会越挫越勇,不必让孩子过早认识到现实的残酷,善意的谎话只是换了种方法勉励孩子前进。
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
村民们都给哪吒贴上妖怪、魔童的标签,携带有色眼镜去看待他。小朋友们也都不跟哪吒玩,故意疏远,欺负他。于是他便开始成为大家所觉得的那个样子,大搞破坏。
日常,有多少爸爸妈妈随便给孩子贴上了负面的标签,让孩子真的变成了那个样子呢?又有多少孩子受爸爸妈妈的影响,习惯对别人进行言语的贬低呢?
爸爸妈妈要记住,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扣上不好的帽子,也要教会孩子不随便给其他人贴标签,不随便对别人有成见。
成为何样的人,由孩子自己决定
哪吒的爸爸李靖对他说:“你是哪个,只有你一个人说了才算!”
哪吒也谨记爸爸的话:“我命由我不由天,是魔是仙,我一个人说了才算!”
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体验更多的责任与担当,放下让他们去做一些看着可能力所不可以及的事。告诉孩子:爸爸妈妈不可以总在身后为你遮风挡雨,爸爸妈妈也不可以为你解决所有些烦恼与烦闷,爸爸妈妈只不过你成长路上的助推器,至于结果怎么样都取决于你一个人。
珍惜伴随孩子的时光
妈妈殷夫人一直忙于斩妖除魔,没时间伴随哪吒。哪吒也习惯了如此忙碌的妈妈,当殷夫人说要陪哪吒玩的时候,哪吒真的从心底感到高兴。
哪吒在最后要遭受天劫时对爸爸说:“最遗憾的是我还没有和你一块踢过毽子。”
爸爸妈妈们,你有多长时间没好好伴随我们的孩子了?是不是由于忙于工作,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忽视了对孩子的伴随?
伴随孩子一每天长大,不少爸爸妈妈都会遗憾错过了太多可以伴随孩子的时光。既然这样,不如用行动降低遗憾,给孩子足够的爱与伴随,珍惜在一块相伴的美好时光。
将来非常难预料,分别一直来得既快又远,或许是地理上的离别,又或是阴阳相隔。
没一个“熊孩子”是天生的,只须爸爸妈妈给予正确的教育、引导和伴随,在孩子心中种下爱的种子,每一个孩子都能开出向善之花。